梁子:面纱下的阿富汗

dafu 1834

近日,随着阿富汗局势的戏剧性变化,塔利班这个组织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曾买过的一本书,写的就是有关阿富汗。

 

于是到阳台的书柜里(这里的书都是要准备处理掉的暂存书)翻找,还真找到了,一本是多年前很知名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另一本就是我提到的这本《你是尘埃也是光---面纱下的阿富汗》,作者是梁子,年轻时当过兵,曾是云南老山前线作战军中唯一一名女战地摄影干事。

 

这本书写于2014年,作者梁子独自一人四次进入阿富汗,记录的是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阿富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故事与变化。

 

在阿富汗这样一个极度保守、记录影像是非常困难的,更别说为阿富汗女性拍照了,对于一般人来讲,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者梁子作为一位摄影师,充分利用女性优势和巨大的勇气做到了这一点。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让我们从一位女性的视角,透过作者难得的照片与细腻的笔触,将一个个饱含感情的鲜活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看到了披着神秘

面纱的阿富汗女性最真实的一面,通过女性“半边天”让我们从侧面也感受到了阿富汗这十年间的进步与变化。

 

书中的十年,正是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从一个战乱、贫穷、落后的国家,在美国所谓的“扶持”下,快速恢复秩序,积极向好的十年,但战乱与冲突给这个国家造成的创作与伤痛像大病初愈而留下的后遗症一样,还留存于一个个无辜的家庭中。看完梁子笔下的故事,令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的国家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每一天的好时光,当然,更要感恩那些为了守卫国家安全的战士们。

 

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写一个八口之家,法乌济是当时阿富汗少有的知识女性,身为6个孩子的母亲,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压力,还有一个因为一发炮弹而造成脑瘫的儿子需要照顾,而这位母亲没有一丝的怨言,总是那么的阳光乐观,以致于,作者时隔四年再次拜访这个家庭时,这个八口之家从郊区的土房子住进了拥有三间屋子的高档公寓,正是因为法乌济工作的公司的老板十分欣赏她的工作能力与坚毅的品格,聘请她为公司驻喀布尔的总经理,而当她的老板获知法乌济的家庭的困难时,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在喀布尔的住房腾了出来,让法乌济一家住....

 

一颗炮弹造成了孩子的不幸,而这个不幸的孩子让这个家庭更加有爱,每个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主动照顾这位弟弟或哥哥的责任,大家用爱凝聚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再艰难,也不许把悲伤、窘迫、哀怨带进这个家。”这就是法乌济一家的家庭规则。

 

回到当前的局势,美国狼狈撤军,阿富汗政府军简直就是一挂在枝头看似红艳的苹果,实则烂透了心,稍加触碰就掉在地上摔个稀巴烂。塔利班武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控制了阿富汗大部分地区,而又在几天的时间里开进首都喀布尔,占据了总统府,彻底掌控了阿富汗。

 

当前的这个结果,也许从这本书里就能窥见一二。美军看上去很强大,但是被塔利班的游击捣扰战术搞的心烦意乱,狼狈不堪。普通士兵根本就不想打仗,而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成了美国的一块心病,阿富汗就像是一个吸金无底洞,每年投入的巨额军费反而进了美军和阿政府的小金库,而阿政府就是腐败无能的傀儡,美国一走,他们也就作鸟兽状一哄而散,而政府军的军人们则还要背上“阿奸”的道德骂名,日日担心被卷土而来的塔利班清算,早就人心惶惶,毫无战斗力可言,一触即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反观塔利班,这些年被美军打的四散逃窜,躲到山里喝够了西北风,领导死的死,亡的亡,但他们的宗教信仰又让他们重新聚集力量,而且不断壮大,这回有了以往的教训,好像有了改变,从一个人人喊打的极端宗教组织渐渐成了一股政治势力,也逐渐得到了大多数阿富汗人民的认可,这才有了当下的时局。

 

从阿富汗的时局也让我们再一次看清了美国的可耻嘴脸,它始终就在全世界扮演着“搅屎棍”的角色,被它搅过的地方还真不少,都是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将一个国家或地区搅得永无宁日。

 

今日的美国从阿富汗撤出,也许是想集中力量到我们中国来惹事非,这一点我们不得不防。

 

------

“我以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精锐的武器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可是,在这里与塔利班交战,我们最困难的是完全摸不准他们的行动,还有当地老百姓也是他们的人,我们显得很被动,也很孤立,感觉困难重重,每天都提心吊胆,不知道第二天会不会'挂'在这里。我再也不想回到这个鬼地方了。”

----一个即将返回美国本土的韩裔士兵。

 

他们(美军)出门总是全幅武装,手持长枪,戴着墨镜,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没有人愿意主动接近他们。其实,他们的内心如惊弓之鸟,随着高度戒备自杀式爆炸袭击。。。。

 

如果天天都是这种情况,估计不管是谁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都会疯掉。

最后修改于:3年前